川普印太戰略 學者:聯印抗衡一帶一路

新聞引據:採訪 撰稿編輯:楊昭彥

2395
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川普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共見記者,習近平與川普先後「致詞」說明上午雙邊會談成果,沒有接受媒體提問,也都未提及台灣議題。圖為川普揮手致意。(中新社)(圖:中央社)

美國總統川普(Donald Trump)正進行上任後首度的亞洲訪問。川普政府在他啟程前提出「自由與開放的印度洋─太平洋區域」願景,備受各方關注。對此,學者認為,川普的「印太」戰略一方面呼應印度,一方面也強調美國在印度洋的戰略利益。

美國總統川普3日展開上任後首度的亞洲行,並已在今天(10日)結束中國訪問前往越南參加亞太經濟合作會議(APEC)。他此行除了要求亞洲各國以雙邊談判解決貿易問題之外,各界對他將如何推動近日提出的「自由與開放的印度洋─太平洋區域」願景,十分關注。

相對於歐巴馬(Barack Obama)政府的「亞太再平衡」戰略,川普政府近期推出「自由與開放的印度洋─太平洋區域」到底帶來什麼樣的意涵?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陳牧民接受中央廣播電台訪問表示,「印度洋─太平洋」戰略,最早由印度提出。他說:『(原音)因為印度本身是個印度洋的國家。對印度來講,他未來的發展要往東,所以印度有個東行政策(Act-East)。那在這個東行政策之下,他必須去發展跟東亞國家之間的關係,那就會讓印度的戰略視野,從原來的印度洋,延伸到太平洋。』

陳牧民認為,川普選擇使用「印太」一詞,一方面正式把印度視為美國在亞洲要認真合作的夥伴,因此呼應印度戰略。另一方面則是針對中國延伸到印度洋的「一帶一路」戰略,強調美國在印度洋也有自己的戰略利益與目標。這是川普政府從原本的「亞太」地區改稱「印太」的兩大目的。